乱系列h全文阅读1000篇_久久七七_草莓视频黄版在线观看_尤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新聞媒體


清水變雞湯,化工合成的致癌品?

發布時間:

2022-06-20


  有一種神奇的粉末,只需加一點點就能使寡淡的清水變成鮮嫩的雞湯。在鼎盛時,它從令人趨之若鶩,但落寞時它卻讓人避之不及。它就是味精。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關于味精的種種傳言,那味精到底是神級調料還是害人砒霜。今天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味精的故事。

  1908年夏天,日本的池田教授正悠哉地喝著湯,突然發現那一碗只有幾片海帶和黃瓜的清湯里居然透出一股鮮味,于是他激動到飯都顧不上吃了,端起湯盆就跑到實驗室開始分析,經過三年之期,池田教授終于從海帶中提取到了一些晶體。這種晶體在水中即使稀釋了上千倍也依舊能讓湯汁鮮美無比。他將這種晶體命名為“味之素”。

  很快日本商人鈴木三郎助找到了池田教授開始批量從海帶中提取“味之素”售賣,甚至打出了“家有味之素,白水變雞汁”的廣告,一時間排隊購買“味之素”的人就如ofo排隊退款的人一樣多,即使傳到了中國,都深受老百姓的喜愛。畢竟在那個吃不起肉的年代,有誰能夠拒絕清水變雞湯的誘惑呢?

  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中國企業家吳蘊初思考為何我們不能制造自己的“味之素”?通過一番研究,吳蘊初發現“味之素”的本質不過就是谷氨酸鈉。早在1866年,就有德國化學家卡爾從植物蛋白中提煉過谷氨酸,但相比谷氨酸鈉易溶于水的特性,微溶于水的谷氨酸卻不適合用于 調料,也因此卡爾與財富密碼擦肩而過。

  探明“味之素”的真面目后,吳蘊初利用水解法成功從小麥與大豆中提取出了谷氨酸鈉,正式命名為“味精”。并在1926年至1927年間將味精的配方及生產技術提交至了英、美、法等化學工業發達國家成功獲批專利,這也是中國歷史上中國的化學產品第一次在國外申請專利。味精和豐富的中餐料理絕配,成為中華美食的一絲點綴。

  但就在海外中餐事業欣欣向榮時,1968年《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一篇文章卻引起了軒然大波,其中署名為Robert Ho Man Kwok描述,在美國一家中餐館進食后出現了四肢發麻、心悸無力等癥狀,懷疑是因為中餐館習慣添加味精所致。《紐約時報》、《芝加哥論壇報》等其他主流媒體紛紛跟風報道,順便創造了一個專有名詞——Chinesw Restaurant Syndrome。甚至在1969年《Science》雜志還刊登了一篇名為《谷氨酸鈉導致白鼠出現腦損傷、肥胖及其他障礙》的文章。不知道這是蓄意陰謀還是無意之舉。但經過這樣一番大肆宣傳后,各類海外中餐館紛紛受到抵制與打壓,甚至國內也對味精充滿了質疑。認為“谷氨酸鈉”這個名字一看就是化合物,吃了會導致癌癥。那咱們每天喝的“一氧化二氫”也會導致癌癥了是吧?

  事實的真相卻是谷氨酸鈉作為從蛋白質中提煉的產物,本身就是天然無毒的,并未和謠傳一樣是化工合成。其實肉類物質本就含有谷氨酸,在高溫烹飪加入食鹽后,谷氨酸即可與食鹽中的鈉離子反應生成谷氨酸鈉。所以就算你拒絕味精,在食用肉類時都會不可避免的攝入,畢竟總不能連鹽也一起拒絕吧。而雞精被認為是味精的無害替代品,其實也不過是味精和調料的混合物。

  早在1970年世界衛生組織等多家機構都證實了谷氨酸及其鹽類在適量的情況下不僅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而且在人體代謝形成的谷氨酸還具有補腦護肝等益處。但造謠一張嘴,辟謠跑斷腿。目前還是有不少人對味精存在偏見。

  有時候毀掉一樣東西的并不是事實,而是部分人可以營造出的想法。如果有人非要揪著“適量”兩個字不放,水喝多了也會中毒,為了身體健康,咱們還是別喝水吧